舒曼-大提琴協奏曲(Schumann: Cello Concerto in A minor, Op.129)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76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35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不要太快(Nicht zu schnell)
第二樂章 慢(Langsam)
第三樂章 很活潑(Sehr lebhaft)
1850年9月,舒曼移居到萊茵河畔的杜塞多夫市,應邀接任該市音樂總監一職,此時已四十歲的他,終於獲得與管弦樂團合作實踐音樂的機會。新職位帶來新希望,《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op. 129)和《第三號交響曲》〈萊茵〉(’Rhenish’, op. 97)就是這段期間最重要的創作成果。
舒曼很快地完成這首他唯一的大提琴協奏曲,只用六天的時間寫完草稿、再以八天的時間完成全曲的管弦樂配器。雖然作曲速度飛快,然而完成後卻找不到適當的演奏者,一直要等到他去世後,1860年6月9日才在萊比錫音樂院的演奏會上首演,由艾伯特(Ludwig Ebert)擔任主奏大提琴。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Tchaikovsky-Piano Concerto No.1 in B-Flat Minor, Op.23)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29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36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且非常莊嚴-有精神的快板
(Allegro non troppo e molto maestoso-Allegro con spirito)
第二樂章 簡單的行板-非常快的快板-回到原速
(Andante semplice-Prestissimo-Tempo I)
第三樂章 熱情的快板 (Allegro con fuoco)
柴可夫斯基所寫的這部《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在首演方面有著一段曲折的歷程:與作曲家亦師亦友的尼可萊.魯賓斯坦(Nicolai Rubinstein, 1835-1881)認為無法演奏而拒絕作為受題獻者後,柴可夫斯基後來轉而獻給當時在歐洲極知名的指揮家兼鋼琴家畢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由他帶到美國波士頓演出,造成極大轟動,也使得這部作品不像一般作品那樣照慣例通常在本國首演,反而是先在國外大獲成功。「知音在遠方」這樣的結果或許曾令作曲家感到錯愕不解,不過應是聽眾在這麼一首融合各地風格豐富多彩的音樂裡總能得到共鳴的緣故。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威爾第-普契尼歌劇選粹(一)(Verdi & Puccini)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36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2-03E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1.威爾第:「飲酒歌」(選自歌劇《茶花女》第一幕)
VERDI:Libiamo, ne’lieti calici ( “La Traviata” Act.1)
2.威爾第:「上天送我一個純潔的天使」(選自歌劇《茶花女》第二幕)
VERDI:Pura siccome un angelo ( “La Traviata” Act. 2)
3.普契尼:「為了藝術 為了愛」(選自歌劇《托斯卡》第二幕)
PUCCINI: Vissi d’arte , vissi d’amore (“Tosca” Act. 2)
4.普契尼:「美好的一日」(選自歌劇《蝴蝶夫人》第二幕)
PUCCINI: Un bel di vedremo (“Madama Butterfly”, Act. 2)
5.威爾第:看!夜幕已低垂(選自歌劇《遊唱詩人》第二幕)
VERDI Vedi! fosche notturne spoglie (“Il Trovatore” Act. 2)
6.普契尼:別哭,柳兒!(選自歌劇《杜蘭朵》第一幕)
PUCCINI: Non piangere, Liu! (“Turandot”, Act. 1)
7.普契尼:啊,最後一次!(選自歌劇《杜蘭朵》第一幕)
PUCCINI: Ah! per l’ultima volta! (“Turandot”, Act. 1)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Sibelius-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30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40E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第二樂章 甚緩板(Adagio di molto)
第三樂章 不過份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
在協奏曲發展的歷程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特殊現象即是,許多著名的鋼琴協奏曲多半是這些偉大的作曲家寫給自己演奏,相較之下,小提琴協奏曲則多是寫給他人演出。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 47)卻是其中少數的例外。儘管未能如願成為小提琴家,但他為這件鍾愛的樂器所留下的唯一一首協奏曲作品,比起其他作曲家,投入了更多的個人情感,並且由於格外熟稔其中演奏技術的緣故,使得這部艱深的重量級作品,雖然對演奏者要求極高超的演奏技巧,卻能將所有高難度的橋段不顯浮誇地融入音樂本身而適得其所。
《d小調》創作於1903年,1904年由西貝流士親自指揮在赫爾辛基首演之後,隔年曾加以修改,並於出版時題獻給匈牙利小提琴家維切伊(Franz von Vecsey, 1893-1935)。改作後的新稿,於1905年由理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指揮、捷克小提琴家海勒(K. Halir, 1859-1909)擔任獨奏者,在柏林演出。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莫札特-魔笛(Mozart Die Zauberfloete )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287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16 p.1-2/DVD 910.13 2290 v.1-17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魔笛》是莫札特最後一部作品。一般人喜歡它的明麗斑瀾、雋思妙語,整部歌劇像一園怒放的群花般天然飛動。專家學者對莫札特能在一部歌劇中,結合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奧地利諸多優良傳統,且能讓它們在群聚後消失了自我的邊際而渾然一體,感到不可思議。
莫札特與《魔笛》劇作家許卡內達(Emanuel Schikaneder)都是共濟會(Freimaurer)會員,共濟會源自十二世紀,是追求人性、平等、自由、行善的組織,成員為男性,互以兄弟稱之。在不同的政治時空,共濟會時而開放、時而查禁。莫札特為共濟會寫了不少婚喪喜慶的儀式音樂,劇作家原本是想以《魔笛》來宣揚共濟會苦修、律己、期待光明、勝利的精神,應是一部寓意劇。例如劇中薩拉斯特羅(Sarastro)就是共濟會的思想家波恩(Ignaz von Born)、王子則是解禁共濟會的約瑟夫二世、夜后是嚴苛的女皇德瑞西亞(Maria Theresia)等。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德弗夏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Op.95)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55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05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慢板-很快的快板(Adagio-Allegro Molto)
第二樂章:緩板(Largo)
第三樂章:詼諧曲-十分活躍的(Scherzo:Molto vivace)
第四樂章:火熱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
一八九二年九月底,五十一歲的德弗夏克應邀撒爾伯夫人(Jeanette Thurber, 1852-1946) 的邀請抵達紐約,撒爾伯夫人是紐約的國家音樂學院創辦人,她以每年三個月假期等優厚條件成功說服德弗夏克,雙方簽下兩年合約。
除了擔任院長,德弗夏克也在音樂學院裡教授作曲與配器。對於德弗夏克來說,紐約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喜歡看停泊在港口的船隻、喜歡到中央公園散步,對於美國黑人的歷史與音樂也有濃厚的興趣。
耳濡目染之餘,德弗夏克以他吸收的新素材譜寫出一部新的交響曲,以音樂表達一個斯拉夫人對美國的印象與感受。原本德弗夏克不打算為它加上任何標題,但是在撒爾伯夫人的建議下,這部交響曲以「新世界」這個名字揚名全球。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莫札特:安魂曲(Mozart Requiem K.626)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287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13 p.1-2/DVD 910.13 2290 v.1-14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介紹:一七九一年春,在劇院經理史康奈德(Emanuel Schikaneder, 1751-1812)委託下,莫札特在沒有干擾、環境清幽、精神愉快地完成了最具代表性的歌劇《魔笛》(Die Zauberflöte,K. 620)。同年九月《魔笛》首演,造成極大的轟動。莫札特譜寫《魔笛》期間,一位神秘男子突然委託莫札特寫作一部安魂曲,但不許問其身份。莫札特為了經濟問題,只好接下這個案子。安魂曲是安慰死者亡魂所作的音樂,莫札特創作期間身心承受很強的壓力。
沒多久莫札特就病倒了,可是他仍勉力寫作,一七九一年十二月五日晚,莫札特就在他那蕭然的家中過世了。莫札特的葬禮極為簡陋,幾乎沒有什麼人送行,墳墓也只是一處貧民亂葬崗。所以這位可能人類最具天份的音樂家的屍體,就這樣不留痕跡的從人世間永遠消失。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莫札特:第二十二號鋼琴協奏曲(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2 K. 482 in E-flat major )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201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20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介紹: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
第二樂章:行板(Andante)
第三樂章:快板(Allegro)
第二十二號鋼琴協奏曲有豐富的音響效果以及優雅莊嚴的特色。英國音樂作家格德爾斯通研究了莫札特鋼琴協奏曲後,首推它為協奏曲中的女王。美國音樂學者藍登也特別強調這部作品優美的聲音是莫札特其他協奏曲中所沒有的。其中最大的「功臣」,該是莫札特出色的運用木管高貴、豐富的音響色彩,並且以單簧管替代雙簧管。這也是莫札特第一次在鋼琴協奏曲裡這麼做。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Don Giovanni K.527)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395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26 p.1-2/DVD 910.13 2290 v.1-27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介紹:延續著1786年12月《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在布拉格的大受歡迎,莫札特接受當地劇院的委託,繼《費加洛婚禮》之後,再度與義大利劇作家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 1749-1838)聯手合作,以飛快的速度完成《唐.喬望尼》(Don Giovanni),並於1787年10月前往布拉格,親自指揮該劇首演。
《唐.喬望尼》是「唐.璜」(Don Juan)的義大利語,意即「喬望尼先生」,唐.璜這個放蕩者的角色,據說最早是由教會創造出來、用以勸世並宣揚道德的故事人物。自從1630年西班牙僧侶莫利納(Tirso di Molina)取材唐.璜的傳奇故事作為戲劇以來,以唐.喬望尼為核心人物的故事,在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和德國各地,屢屢以不同的表演形式被搬上舞台。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歌劇入門輕鬆學(Opera Easy)


★版別:公播版
★曲目:茶花女/弄臣/遊唱詩人/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卡門/塞維里亞的理髮師/霍夫曼的故事/浮士德/唐.喬凡尼/魔笛/費加洛婚禮/奧菲歐與尤莉迪斯/女人皆如此/祭司諾瑪/杜蘭朶公主/羅密歐與茱麗葉
★級別:普遍級
★片長:50分鐘
★索書號:DVD 915.2 1728 v.1-9
【歌劇入門輕鬆學】系列,可說是有史以來最輕鬆方便的歌劇試金石,特別是加拿大著名女高音娜塔莉.夏高那種「說學逗唱」的介紹方式,兼具了知識性及娛樂性,著實精彩!有了這一套,看歌劇好自在,引領您進入無窮魅力的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