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71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11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1.現在太陽仍將光亮地升起(Nun will die Sonn’ so Hell aufgehn)
2. 現在我知道了(Nun seh’ ich wohl, warum so dunkle Flammen)
3. 如果你母親走進門來(Wenn dein Mütterlein tritt zur Tür herein)
4. 我常想,她們不過出去一下罷了(Oft denk’ ich, sie sind nur ausgegangen)
5. 這種天氣,這種暴雨(In diesem Wetter, in diesem Braus)
馬勒在這一部作品選用的五首意境悲痛的詩作出自德國呂克特( Friedrich Rückert) 之筆。為了悼念兩名接連死去的兒子,呂克特再一八三三年至三四年間寫了多首抒發心情的詩。雖然馬勒的女兒也是早夭,不過,這是作品完成後三年的事(作品寫作於一九O一年到一九O四年間),與馬勒的創作動機完全無關。一般相信,應該是童年時期弟弟(而且與呂克特的兒子同名!)過世的陰影促使馬勒寫下這部為人聲與管絃團所寫的套曲。
正如同馬勒晚期的作品風格,把管弦樂的組織減低到較為稀薄,獨唱的旋律則是與之對位的線條,幾乎很少再與管弦樂一同營造出動態的效果。而在聲樂表現的部份,它們不再具有民謠風格,而是如前所說的對位結構;情緒一如從前的激烈,但是顯得更為淨化,因此反而讓聽者更能感受到音樂裡的沉痛與悲苦。整部作品幾乎籠罩著不間斷的痛苦與陰暗,只有少數的樂段似乎是給予主角喘息與安慰。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分類: 中文900/西文700藝術及娛樂類
貝多芬-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命運》(Beethoven:Symphony No.5 in C Minor “Fate” Op.67)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52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18 p.1 -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第二樂章:稍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第三樂章:快板(Allegro)
第四樂章:快板(Allegro)
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毫無疑問是音樂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在德、奧地區,這首交響曲慣稱為「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或「貝多芬C小調交響曲」(因為他的交響曲只有這首是C小調)。我們現在稱它為「命運交響曲」多半也是將「命運」當作這首交響曲的代號,而不是真的認為音樂在表現命運的內容。
在這首交響曲裡,貝多芬寫了完全不同拍號的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2/4,第二樂章3/8,第三樂章3/4,第四樂章4/4,可是音樂卻如此統一。這首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是他九大交響曲中最短的一個第一樂章,而第四樂章原本在此交響曲中已是最長的了,貝多芬卻又讓它與第三樂章連接在一起,而益形擴大,這「頭輕尾重」的情形使得《命運》交響曲儘管震天撼地,但終究也結束在一個永恆的、穩定的包容裡。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Beethoven:Symphonies Nos.4 Op.60)
★版別:VOD版
★片長:112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24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緩板-活潑的快板(Adagio-Allegro vivace)
第二樂章 緩板(Adagio)
第三樂章 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
第四樂章 快板,但不過份(Allegro ma non troppo)
1806年至1808年這段期間,正值貝多芬一生當中旺盛的創作中期,光是1806年這一年,貝多芬手上同時就有好幾部重要作品正在進行,除了《第四號交響曲》之外,還有《第五號交響曲》〈命運〉(”Fate”, Op. 67)、《小提琴協奏曲》(Op. 61)、《第四號鋼琴協奏曲》(Op. 58)、三首《「拉索莫夫斯基」四重奏》(Razumovsky Quartets, Op. 59)以及鋼琴奏鳴曲〈熱情〉(Appasionata Sonata, Op. 57),幾乎都是大型的器樂作品。單從交響曲這一類來看,包括《第四號》在內,再加上1808年12月同時首演的《第五號》及《第六號》〈田園〉(”Pastoral”, Op. 68),這段期間就有三首交響曲新作問世。
《第四號交響曲》於1807年3月在貴族羅伯可維茲(Lobkowitz)宮廷中的一場私人音樂會首演,由貝多芬親自擔任指揮。這首交響曲從動筆到出版,大約是介於1803年至1808年間,而整部作品絕大部分於1806年一口氣完成,以貝多芬創作交響曲的速度而言,算是相當快的。從現存手稿顯示,其實他將原本先寫好前兩個樂章的《第五號》暫且擱下,待《第四號》完成之後,再回頭去寫《第五號》的第三、四樂章,此兩樂章之間的過渡(transition),採取不間斷、接下去演奏(attacca),營造出彷若經過黑暗通道、重見光明的做法,有可能是從《第四號》第一樂章導奏接呈示部的鋪陳方式得到靈感,也因此巧妙地讓兩首樂曲有了「穿越黑暗,迎向光明」的共同意含。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孟德爾頌-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Mendelssohn: Symphonies no.3 Op.56)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48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19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稍快的行板-稍激動的快板
(Andante con moto – Allegro un poco agitato)
第二樂章:活潑的快板,但勿過份(Vivace non troppo)
第三樂章:緩板(Adagio)
第四樂章:非常活潑的快板-很莊嚴的快板
(Allegro vivacissimo – Allegro maestoso assai)
二十歲那一年,孟德爾頌已經以音樂奇才之名享譽全歐洲。他不但是最頂尖的作曲家,也是第一流的鋼琴家與指揮家。再加上溫文有禮的個性相當討人喜愛,難怪一八二九年春天首度拜訪倫敦會得到豐碩的成果。同年夏天,熱愛旅行的孟德爾頌再度造訪倫敦,而且特意安排一趟英國鄉間之旅。他與同伴,也就是漢諾瓦駐倫敦的公使秘書克林格曼一起到蘇格蘭高地徒步旅行。
這次的經驗讓孟德爾頌回到德國立刻動筆寫下著名的《赫布里斯群島》序曲。
交響曲的速度就沒有這麼快了。孟德爾頌在一八三○年到三一年旅遊義大利期間完成草稿,但是陽光普照的羅馬根本無法喚起當年在蘇格蘭的感覺,所以他把草稿擱置在一旁,直到一八四二年一月才在柏林重拾這一份草稿,同年三月三日由孟德爾頌親自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首演。這一年夏天,孟德爾頌在倫敦的音樂會上再度指揮演出。倫敦的音樂會非常成功,維多利亞女王甚至要求孟德爾頌把這部交響曲題獻給自己。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Symphony No.6 in F major “Pastoral”, op.68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65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25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roppo)到達鄉間時,晴朗感覺的甦醒
( Erwachen heiterer Empfindungen bei der Ankunft auf dem Lande)
第二樂章 行板(Andante molto mosso) 小溪畔之場景 ( Szene am Bach )
第三樂章 快板(Allegro) 農夫愉快的聚會 – 緊接下樂章 ( Lustiges Zusammensein der Landleut-attacca )
第四樂章 快板(Allegro) 雷雨 – 暴風雨 – 緊接下樂章 ( Gewitter-Sturm – attacca )
第五樂章 稍快板(Allegretto) 牧童之歌 – 暴風雨過後喜悅及感恩的感覺
( Hirtengesang-Frohe und dankbare Gefühle nach dem Sturm )
對於作品當中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屬於絕對音樂的貝多芬而言,《第六號》〈田園〉是個不尋常的例外:他在這首交響曲的草稿裡下了許多註解,除了分別為各樂章前面加上標題,他並且指出,這是「鄉村生活的回憶」。貝多芬在這首交響曲首演當晚的節目單上寫著:「注意感覺的表達甚於畫面」(”mehr Ausdrücke von Empfindungen als Malerei”),所以儘管它有標題,卻不是標題音樂。
〈田園〉在交響曲歷史中的特殊地位就在於它有五個樂章,然而這樣的五個樂章仍是從交響曲四樂章的結構規範演化而來的。從音樂鋪陳的脈絡來看,第四樂章是額外多出來的一個樂章,它不屬任何傳統形式,是「只有效果,沒有內容」的音樂,目的在於第三樂章(農夫愉快的聚會)之後,將音樂導入第五樂章(暴風雨過後牧童的歌聲及感恩的心情)。為了保持音樂描述上的連貫性,並且讓這樣的連貫更具意義,貝多芬讓第三到第五樂章之間採取不間斷、接下去演奏(attacca)。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Brahms:Ein deutsches Requiem Op.45)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254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23 p.1-3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德意志安魂曲》的創作過程,從1857年動筆到1868年完成,中間歷時達十一年之久。1856年舒曼的去世可能是激發布拉姆斯創作這部作品的動機,之後的創作工作斷斷續續,擱置了幾年,一直到1865年母親過世的影響,才促使他決定完成此曲。而這部作品也經過了「三次」首演:1867年在維也納演出前三個樂章,由於當時樂團、大合唱及定音鼓打擊在第二樂章後半部賦格式段落裡的整體表現欠佳,使得這第一次的首演出師不利;1868年由布拉姆斯在不來梅親自指揮(第五樂章並未演出),此次成功的演出為當時三十五歲的布拉姆斯建立起作曲家的聲望;1869年由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作第三次首演,才將全曲的七個樂章做了完整的呈現。
《德意志安魂曲》證明了卅五歲的布拉姆斯對於大型樂曲不管是人聲或管弦樂都已有十足掌握的能力,標誌著他在合唱音樂方面的偉大成就,也是青年布拉姆斯的傑出作曲家地位廣受認可的重要代表作。我們在這裡看到了他既遵循傳統又跳脫傳統的兩面:既遵循德奧作曲家一脈相承的傳統,同時又跳脫安魂曲既有格式,一如他向來既古典又浪漫的音樂風格。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Brahms: Symphony No. 3 in F major Op.90)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70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28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第二樂章 行板(Andante)
第三樂章 略快的稍快板(Poco Allegretto)
第四樂章 快板(Allegro)
在交響曲歷史上,布拉姆斯被定位為直接繼承了貝多芬以降的德奧傳統。身負如此重任的他,在交響曲的創作態度上自是極端謹慎的,《第一號交響曲》(op. 68, 1876)自著手至完成,耗時近二十餘年。相較之下,《第三號》自1883年五月開始至十二月寫完,是他的四首交響曲裡創作時間最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首。
與《第二號交響曲》(op. 73, 1877)相隔六年之後,布拉姆斯於1883年完成《第三號》。自《第二號》至《第三號》之間,他寫下包括《小提琴協奏曲》(op. 77, 1878)、《大學慶典序曲》(Akademische Festouvertüre, op. 80, 1880)、《悲劇序曲》(Tragische-Ouvertüre, op. 81, 1881)及《第二號鋼琴協奏曲》(op. 83, 1881)等幾部大型作品,涉獵了管弦樂的各種體裁。因此《第三號》在許多方面超越前兩首交響曲並不令人意外。當時五十歲的布拉姆斯,正值創作生涯的轉折點,他的創作晚期可從這首交響曲算起,其中有典型的布拉姆斯成熟時期音樂風格,還有他總結前輩作曲家的成果。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Beethoven:Symphony No. 3 Op.55《Eroica》)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70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E1-01 p.1 -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第二樂章:送葬進行曲,適度的慢板(Marcia funebre:Adagio assai)
第三樂章;詼諧曲,活潑的快板(Scherzo :Allegro vivace)
第四樂章:終曲,很快的快板(Finale:Allegro molto)
一七九六年,剛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總司令的拿破崙帶軍攻打薩丁尼亞軍和義大利的奧軍,之後一連串的勝利讓法國搖身變成歐洲首強,拿破崙也在一七九九年出任法國第一執政。
貝多芬對於拿破崙的成就推崇不已,一八O三年開始譜寫第三號交響曲時,草稿標題就出現了「波那帕特」(Bonaparte, 拿破崙姓)的字樣。不過一八O四年,也就是貝多芬完成第三號交響曲的那一年,歐洲政局出現變化。拿破崙宣佈自己登基為法國皇帝,十二月二日與皇后約瑟芬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當貝多芬的學生萊斯(Ferdinand Ries)告訴老師這個消息時,貝多芬深覺受騙,他對著萊斯咆哮:「難道他也只是一個平凡人嗎?現在他也要來踐踏人民的權利,沉溺於個人的權利欲望。他要把自己放在所有人民之上,當一個暴君!」
從現存於維也納樂友協會的貝多芬手稿上,可以清楚看見當時貝多芬是用多大的力氣把封面上的「波那帕特」擦去,力氣大到扉頁上頭都破了一個洞。稍後,貝多芬懷著悲憤的心情,在樂譜上重新註明這作品是為了「歌頌與紀念一位英雄」。「英雄」交響曲的標題是樂譜在一八O六年出版時才加上的,雖然最後沒有和拿破崙畫上等號,但忠實保留下貝多芬心目中解救蒼生英雄的形象。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Mendelsson-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36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39E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熱情的甚快板(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第二樂章 行板(Andante)
第三樂章 有節制的稍快板-甚活潑的快板
(Allegretto non troppo-Allegro molto vivace)
在小提琴協奏曲豐富的曲目寶庫當中,如果說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作品表現著宏偉的氣勢,那麼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呈現出的則是這件樂器細緻唯美的另一面。孟德爾頌於1844年完成這部作品,但事實上他早在1838年就已著手進行創作。他將此曲題獻給萊比錫音樂院的教授大衛(F. David, 1810-73),以感謝他在創作過程中於小提琴演奏技巧和風格上提供多方建議。《E小調》在1845年的首演,即由大衛(也是當時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小提琴首席)擔綱主奏,並由孟德爾頌的好友加德(N. Gade, 1817-90, 丹麥音樂家)代替當時健康狀況不佳而停留在法蘭克福的作曲家出任指揮。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穿越摩洛哥(Eco-challenge:Morocco I)
★版別:公播版
★片長:約92分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93 3043
Discovery Channel<體驗大自然>是世上最偉大的冒險競賽,此項競賽迫使人們超越體能極限,並挑戰人們是否能以堅強的意志力,去完成橫阻於前的嚴苛老驗。
本片將為您介紹1998年10月於摩洛哥舉行的這趙身心淬煉之旅。這場競賽為期10天,賽程長達315哩,選手們必須騎著駱駝橫越沙丘,沿著崎嶇海岸戒艇前進,跋涉地勢高的沙漠、曲折峽谷後,垂直降下15座峭壁,再騎馬經過青蔥的谷,攀越北非第二高峰,在完成120哩的山區自行車賽程之後,方能抵達終點馬拉喀什城。
55支來自世界各地,各由4名男女所組成的隊伍,在競賽過程中,不僅面臨了最嚴苛的身心考驗,更須以和諧的團隊精神與夥伴們共同完成,在在考驗著選手們的耐力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