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別:VOD版
★主講:葉維廉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約110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812.026 4420 2009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葉維廉曾被美國著名詩人吉龍盧森堡稱為“美國現代主義與中國詩藝傳統的匯通者”。以文學家,評論家,學者,翻譯家等多重身份享譽國際。本次演講主題為神恩的機遇 ,正說明他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他之前中國文學的西方翻譯有著膚淺的錯誤,而他懷抱著一股使命感,在學術上提出了比較文學方法 ,深化語言的意境 ,令西方人士讚探不已。而葉先生也自引散文 , 描述本源於幼時戰亂下心靈的危顫 ,人生旅途幾經波折之後 ,在人群中迷失的震撼 , 再回頭探索生命本源的感動,而誕生洗練飽含天人交會的美妙詩作。在學術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文學界綻放璀璨的光輝,以當代美學對中華文化作填補,促成地球村的互和互融 。
分類: 中文800語言文學類
我的詩路歷程
★版別:VOD版
★主講:杜國清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約98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812.1 4463 2009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杜國清做為一個「尋美的旅人」,偶然且必然的走上詩歌之路,在那個出國留學所費不貲的年代,還是個窮學生的 他,憑著滿腔對於詩歌的熱情,自臺灣走出去,足跡囊括了英美、日本、法國,而至中國古典文學,從艾略特到西?順三郎再到波特萊爾,後至李賀、李商隱,這段 旅程豐富了杜國清的文學視野,從而孕育出了臺灣文學的又一傳奇。
同時是《現代文學》與《笠詩刊》成員的杜國清,翻譯與創作雙管齊下,從不停止追求文學的藝術,以為文學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而希望隨時都能夠探索詩歌意義 的杜國清,認為「寫詩正像我們活下去,總是我活一天,我探索一天」,如同人活著總會探索活下去的理由一般,詩歌之所以存在,也正是因其有存在的理由。
此次講座中杜國清以數首詩歌為例,簡潔曉暢的談著己身對於文學的價值認知,對於詩歌創作的精神,以生活經驗帶領青年學子進入詩歌與文學的世界,以四十年來 的詩路歷程,期勉學子們對於寫詩除了滿腔的熱情之外,還得擁有豐富的學養,開闊的視野,冀其能夠創造並且創新,追求然後超越,這位「尋美的旅人」在這場講 演中,展現了詩人之所以存在,之所以追求的價值與信念。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瑞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顛躓在詩路上的扁平足
★版別:VOD版
★主講:商禽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約105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812.1 6069 2009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在此座談中,商禽從生命歷程談起,以至開始創作的契機、寫詩的取材、手法、意象表達、構句方 式、詩作的創作背景等都有所分享討論,對於熟悉作品的讀者會有原作者解義的驚喜 , 而對於寫詩的學習者而言 , 更是提示創作觀點與路徑的錦囊 , 商禽於文學創作的熱情 , 則是一枚堅定的火光 , 與那不懈於作夢逐夢的靈魂一起 , 替後來者照亮了路跡。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瑞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鏡中人影
★版別:VOD版
★主講:葉嘉瑩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4片 共約263分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812.18 4449 2009 v.1-4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詩是悲哀的,可是當你寫詩的時候,它是一個藝術,就把你的悲哀推出了一步距離,你的悲哀就在藝術之中有了一個藝術的距離。
葉嘉瑩教授 1924年出生,1945年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熱衷於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研究、及創作,自1954年先後任教於臺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教授中國古典詩、詞、曲課程。目前是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哥倫比亞大學榮譽終身教授,並受美國哈佛、耶魯、密西根與中國數十大學邀聘為客座教授。至今八十多歲高齡,仍不辭辛勞,跨洋過海往來於美、加與兩岸三地進行講座教學。著有《迦陵論詞叢稿》、《迦陵論詩叢稿》、《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中國詞學的現代觀》等數十冊,在文學研究領域具有廣泛且深刻的影響。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瑞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從臺北人到青春版牡丹亭
★版別:VOD版
★主講:白先勇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約105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820.1 2621 2008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崑曲中豐沛的「美」與「情」,是最動人的兩股力量。《牡丹亭》的深刻情感,宛如希臘悲劇中為愛入地獄的生死考驗,是普世的感動。白先勇先生認為崑曲藝術是一種超越語言、時空,讓人真心感動的藝術。
1965年,白先勇提筆寫下了《臺北人》的首篇〈永遠的尹雪豔〉,之後白先生的小說被翻譯成十六種不同的語言,感動了海內外的眾多讀者。他的小說從人生具體的特殊經驗出發,而觸及人心中最共同而深入的脈動。在本次演講中,白先勇教授將與觀眾暢談文學、戲劇,並細數其文學創作多年來的心路歷程。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瑞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觸機
★版別:VOD版
★主講:張曉風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約105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812.021 1167 2008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張曉風女士多年致力於當代文學創作,其作品優美、豐沛、有活力,可說是一成功的典範。在本次演講中,張教授將以自己寫作的心得和自己的成長背景和大家分享。
「現在我已經到退休的年齡,膽子也就大了一點。如果我可以選擇,我要做一個說書人,一個字都不認識,純粹靠記憶,記得很多很多的事情。然後我就這樣去走天涯,在每一個城鎮、每一個鄉村去說故事。我覺得這將是最值得羨慕的生涯!」
偶然的一席話,一個小小的動作,都變成張女士非常精彩的創作。發生在我們人生周遭的事情,善感與不善感,是否能用恰當和巧妙的文字把它表達出來,是一重要的關鍵,張曉風女士也恰如其分地點醒我們。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瑞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生活與寫作:陳若曦的生命歷程與寫作態度
★版別:VOD版
★主講:陳若曦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約100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827.1 7528 2008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生活第一!」言談從容而堅定的陳若曦如是說。
生於對中華民族有強烈認同的木匠家庭, 青年時期懷著抱負前往中國,卻遭逢文革的煎熬。七0年代旅居美加,將中國經歷轉化為小說《尹縣長》、《晶晶的生日》等,披露中國腐弊情狀。陳若曦的文章, 並非僅是書房裡、想像中的產物,而是反映了深沈的人生歷練。一身俠氣地與蔣經國、胡耀邦、十世班禪喇嘛當面對談,為美麗島事件回臺陳情、為解疑何謂「高度 自治」而探訪西藏、為了解地震災民感受而甘作一個居於組合屋的駐縣作家……有所經歷與實行,方才下筆,正是陳若曦畢生奉行的原則。
除了懷抱著知識份子的高度使命感,講台上侃侃而談的陳若曦,更是一個以赤誠之心面對生活的人。經歷無數跌宕起伏,她仍然敢做敢言、不為意識型態所囿、惟信正 義公平,並從宗教中領悟出殊異於一般人的入世觀點:桃花源無須等待也無法求得,只能靠自己努力打拚建構。而這正是一個忠於生活的寫作者數十年來能維持信念,而不流於高調與避世的最佳註腳。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瑞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電影與文學間的曖昧關係
★版別:VOD版
★主講:小野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約110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87.07 4304 2008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從80年代到90年代,隨著威權政治劃下休止符的同時,台灣電影史上也完成了一次新舊決裂。新一代編導如小野、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所赤手空拳開創的「臺灣新電影」,即使在世界影史中也閃爍著不可抹滅的光芒。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使貧窮的藝術家以極少的資源與極大的熱情,精準地拍出社會與人性的真貌?從文學到音像的轉換之間又經歷了什麼樣的切割、捨棄與再造?小野先生在近兩小時的講座中娓娓道來。
身為新電影浪潮主力的一員,劇本之外,也有豐沛的小說、散文創作。先後投入電影、電視兩大媒體,小野對於電影中的文學語言有敏銳的洞察,並從社會演變的 角度,循序述說臺灣社會中各類媒體生態的變化。講座中並播放一段國際版的臺灣新電影紀錄片,擷取的影像片段配合小野的補述,更是清晰體現了臺灣電影一路至 今,承載著多少的壓抑與理想。在流暢且富條理的描述間,小野的幽默與機智更是溢於言表,整場講演中觀眾的笑聲不斷,同時也隱含嚴肅的思索與理性的關照。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瑞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小說與我
★版別:VOD版
★主講:鄭清文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約105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812.7 8730 2008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鄭清文先生,以創作短篇小說為主。曾獲「台灣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時報文學推薦獎」,並成為第一位獲得「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的臺灣作家。創作語言涵蓋中、英、日,創作歷程也受到許多西洋哲人的影響,他談到:「海明威教我如何省略;福克納教我大膽取材,要以相等的眼光去看善與惡;羅素教我多懷疑;卡繆教我如何正視生命;吳爾芙教我文章是有音樂性的。」
身為戰後第二代臺灣作家,面對到語言和政權的驟變,也促使他對於生活的體悟更為深刻。講座中,他分享了小說創作最重要的就是個人經驗,但影響成敗的是作家的想像力,所以小說就是一種在真實∕想像之間激盪出來的藝術型態。另一方面,鄭清文鼓勵閱讀,他認為:「讀書的喜悅大於寫作本身,讀書使人長大,到了三十歲人的身體停止成長,人的心靈卻不會停止,對於寫作的人,讀書是最大的水庫。」小說的創作,必須經過許多閱讀工夫之後才能水到渠成。
「站在山底下看,山都是高的,站在山腰看,山有高有低,站的越高,世界越大,可看到的東西就越多,批評就是培養走向山腰、走向山頂的能力。」鄭清文先生也在本講座丟出了一個給予讀者的課題:讀者要培養批評的能力。他透析了小說家和作品,甚至是與讀者的互動,對於事臺灣文學研究的學子而言:文學作品,是生活精華的展示;文學批評,是對於作家作品理解的呈現。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瑞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
我與文學
★版別:VOD版
★主講:司馬中原
★出版/發行:台大出版中心
★片長:約105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820.7 1775 2008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荒原》、《狂風沙》以降,司馬中原的作品一直深受大眾喜愛。他像是一個精鍊的故事寫手,以詩入小說,來自其童年成長背景的影響。 「冰凍的氣味,把你的腦筋凍得透明起來,好像水晶一樣,寫了很多東西,就很美。」-他分享了自己肇初創作的感動。
司馬先生是一個傳統的擁護者,傳統是為了拓展生命的深度,「依你生命的深度,去表現在作品的深度上,生命的深度就是作品的深度,生命的風格就是作品的風格。」但他也同樣推崇科學的態度,以有限之身學習無限之境,萬物就是文學,文學亦是萬物,成就本心、出入自得。這次講座,司馬先生總是有說不完的好故事,他是一個睿智慈詳的長者,時而詼諧、時而凜然,對於眼下文學研究的期許盡訴其中。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瑞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