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影像: 從紀實到實驗


★版別:家用版
★攝影:劉吶鷗、鄧南光等
★出版社:同喜文化
★索書號 :DVD 987.81 7267 2006 v.1-15
★內容介紹:從1930年代起,到現在風起雲湧的紀錄片浪潮,我們今日所謂的「紀錄片」,到底是怎麼一路發展出來的?在少數幾部受到矚目的影片背後,還有多少被遺忘忽略的影像,正等著我們再度發掘?今日的紀錄片,繼承了什麼樣的過去,又將邁向那個方向?在這套新發行的「台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產品中,都有清楚的分析闡述。

書籍以十九篇論述文章,二十五萬字的篇幅,分別說明台灣紀錄片的發展與社會變遷之間的關連、紀錄片的回顧與前瞻、探討紀錄片的本質與定義、當代台灣紀錄片的種種面向,一直到各部重要紀錄影片的介紹分析、紀實\紀錄\實驗之間的模糊地帶等,都有詳盡深入的討論。執筆者為主編王慰慈、李道明、李泳泉、陳儒修、郭力昕等人,為想深入瞭解台灣紀錄片的讀者們提供最寬廣、最專業的參考憑藉。

十五部DVD,共二十二部影片,由1930年代上海時期、日據時期的劉吶鷗、鄧南光家庭影片開始,1950年代農復會的農教宣導片,1960年代一代巨導白景瑞拍的「台北之晨」,「劇場」時期莊靈的代表作「延」、「赤子」,1986年掀起「送炭到泰緬」熱潮的「殺戮戰場的邊緣」,1991年李道明紀錄環保運動的「人民的聲音」,1993年人類學者胡台麗的民族誌紀錄影片「蘭嶼觀點」,同時期正於國外進修的簡偉斯、吳米森的實驗\紀錄影片「等待月事的女人」、「梵谷的耳朵」,1997年原住民導演馬躍.比吼的「天堂小孩」,1999年以家族移民\離散為主題的「斷線風箏」,2000年引起討論熱潮的「流離島影」系列中三部不同手法的「噤聲三角」、「誰來釣魚」、「清文不在家」,國內同志議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周美玲「私角落」,本產品總策劃黃庭輔2002年引起紀錄\非紀錄爭議的「指月記」,2003年南藝大風格的代表作品「雜菜記」,最後是四部遊走在紀實\紀錄\實驗模糊地帶的短片「獻給自己的作品」、「短見」、「逐漸剝落」、「諾亞諾亞」。每一部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v.1持攝影機的男人(1933.劉吶鷗)
v.2漁遊(1935/1937/1943.鄧南光)
v.3畜牧生產在台灣(1953.莊國鈞)
v.4台北之晨(1964.白景瑞)
v.5延/赤子(1966/1967莊靈)
v.6殺戮戰場的邊緣(1986.丁松筠/李道明)
v.7人民的聲音(1991.李道明)
v.8蘭嶼觀點(1993.胡台麗)
v.9等待月事的女人(1993.簡偉斯)/梵谷的耳朵(1995.吳米森)
v.10天堂小孩(1997.馬躍.比吼)/斷線風箏(1999.蕭美玲)
v.11獻給自己的作品(1999.林泰州)/短見(2000.林俊泓)/逐漸剝落(2000.喬慰萱)/諾亞諾亞(2003.吳俊輝)
v.12噤聲三角(2000.沈可尚)/誰來釣魚(2000.陳蕊宣)/清文不在家(2000.郭珍弟)
v.13私角落(2001.周美玲.劉芸后)
v.14指月記(2002.黃庭輔)
v.15雜菜記(2003.許慧如)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