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摩洛哥(Eco-challenge:Morocco I)


★版別:公播版
★片長:約92分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93 3043
Discovery Channel<體驗大自然>是世上最偉大的冒險競賽,此項競賽迫使人們超越體能極限,並挑戰人們是否能以堅強的意志力,去完成橫阻於前的嚴苛老驗。
本片將為您介紹1998年10月於摩洛哥舉行的這趙身心淬煉之旅。這場競賽為期10天,賽程長達315哩,選手們必須騎著駱駝橫越沙丘,沿著崎嶇海岸戒艇前進,跋涉地勢高的沙漠、曲折峽谷後,垂直降下15座峭壁,再騎馬經過青蔥的谷,攀越北非第二高峰,在完成120哩的山區自行車賽程之後,方能抵達終點馬拉喀什城。
55支來自世界各地,各由4名男女所組成的隊伍,在競賽過程中,不僅面臨了最嚴苛的身心考驗,更須以和諧的團隊精神與夥伴們共同完成,在在考驗著選手們的耐力與智慧!

舒曼-大提琴協奏曲(Schumann: Cello Concerto in A minor, Op.129)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76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35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不要太快(Nicht zu schnell)
第二樂章 慢(Langsam)
第三樂章 很活潑(Sehr lebhaft)
1850年9月,舒曼移居到萊茵河畔的杜塞多夫市,應邀接任該市音樂總監一職,此時已四十歲的他,終於獲得與管弦樂團合作實踐音樂的機會。新職位帶來新希望,《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op. 129)和《第三號交響曲》〈萊茵〉(’Rhenish’, op. 97)就是這段期間最重要的創作成果。
舒曼很快地完成這首他唯一的大提琴協奏曲,只用六天的時間寫完草稿、再以八天的時間完成全曲的管弦樂配器。雖然作曲速度飛快,然而完成後卻找不到適當的演奏者,一直要等到他去世後,1860年6月9日才在萊比錫音樂院的演奏會上首演,由艾伯特(Ludwig Ebert)擔任主奏大提琴。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Tchaikovsky-Piano Concerto No.1 in B-Flat Minor, Op.23)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29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36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且非常莊嚴-有精神的快板
(Allegro non troppo e molto maestoso-Allegro con spirito)
第二樂章 簡單的行板-非常快的快板-回到原速
(Andante semplice-Prestissimo-Tempo I)
第三樂章 熱情的快板 (Allegro con fuoco)
柴可夫斯基所寫的這部《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在首演方面有著一段曲折的歷程:與作曲家亦師亦友的尼可萊.魯賓斯坦(Nicolai Rubinstein, 1835-1881)認為無法演奏而拒絕作為受題獻者後,柴可夫斯基後來轉而獻給當時在歐洲極知名的指揮家兼鋼琴家畢羅(Hans von Bülow, 1830-1894),由他帶到美國波士頓演出,造成極大轟動,也使得這部作品不像一般作品那樣照慣例通常在本國首演,反而是先在國外大獲成功。「知音在遠方」這樣的結果或許曾令作曲家感到錯愕不解,不過應是聽眾在這麼一首融合各地風格豐富多彩的音樂裡總能得到共鳴的緣故。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Jazz avenue :night life in the city 爵士大街5-6


★演唱者:Jazz singers
★出版:Jingo Records Co., Ltd.
★索書號:CD CDB 191 v.5~v.6
★曲目:
CD5 DECADENT JAZZ頹廢爵士
1.呻吟(Moanin’)
2.迷信(Superstition)
3.艾可,艾可(Iko Iko)
4.藍調先生(Senor Blues)
5.當男人愛上女人(When A Man Loves A Woman)
6.自由爵士舞(Freedom Jazz Dance)
7.響尾蛇飛彈(Sidewinder)
8.兄弟,你在哪裡?(Brother Where Are You?)
9.涉水而行(Wade In The Water)
10.工作歌(Work Song)
11.千舞之地(Land Of 1.000 Dancers)
12.給我愛(Gimme Some Lovin’)
13.呻吟(Moanin’)
CD6 SOUL TO JAZZ靈魂爵士
1.有時我覺得像個沒娘的孩子(Sometimes I Feel Like A Motherless Child)
2.紐奧良舞步(New Orleans Strutt)
3.樂大街地方(La Place Street)
4.無人知曉我心中的煩惱(Nobody Knows The Trouble I’ve Seen)
5.歡慶(Jubilation)
6.約書亞(Joshua)
7.魔法先生(Mr. Magic)
8.電影「黑豹」主題曲(Theme From “Shaft”)
9.阿們(Amen)

 

威爾第-普契尼歌劇選粹(一)(Verdi & Puccini)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36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2-03E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1.威爾第:「飲酒歌」(選自歌劇《茶花女》第一幕)
VERDI:Libiamo, ne’lieti calici ( “La Traviata” Act.1)
2.威爾第:「上天送我一個純潔的天使」(選自歌劇《茶花女》第二幕)
VERDI:Pura siccome un angelo ( “La Traviata” Act. 2)
3.普契尼:「為了藝術 為了愛」(選自歌劇《托斯卡》第二幕)
PUCCINI: Vissi d’arte , vissi d’amore (“Tosca” Act. 2)
4.普契尼:「美好的一日」(選自歌劇《蝴蝶夫人》第二幕)
PUCCINI: Un bel di vedremo (“Madama Butterfly”, Act. 2)
5.威爾第:看!夜幕已低垂(選自歌劇《遊唱詩人》第二幕)
VERDI Vedi! fosche notturne spoglie (“Il Trovatore” Act. 2)
6.普契尼:別哭,柳兒!(選自歌劇《杜蘭朵》第一幕)
PUCCINI: Non piangere, Liu! (“Turandot”, Act. 1)
7.普契尼:啊,最後一次!(選自歌劇《杜蘭朵》第一幕)
PUCCINI: Ah! per l’ultima volta! (“Turandot”, Act. 1)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Sibelius-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版別:VOD版
★主講:劉岠渭
★片長:130分鐘
★級別:普遍級
★索書號:DVD 910.13 2290 v.1-40E p.1-2
★請利用 本館VOD系統  觀賞(校園網域內均可播放)
★內容: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第二樂章 甚緩板(Adagio di molto)
第三樂章 不過份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
在協奏曲發展的歷程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特殊現象即是,許多著名的鋼琴協奏曲多半是這些偉大的作曲家寫給自己演奏,相較之下,小提琴協奏曲則多是寫給他人演出。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 47)卻是其中少數的例外。儘管未能如願成為小提琴家,但他為這件鍾愛的樂器所留下的唯一一首協奏曲作品,比起其他作曲家,投入了更多的個人情感,並且由於格外熟稔其中演奏技術的緣故,使得這部艱深的重量級作品,雖然對演奏者要求極高超的演奏技巧,卻能將所有高難度的橋段不顯浮誇地融入音樂本身而適得其所。
《d小調》創作於1903年,1904年由西貝流士親自指揮在赫爾辛基首演之後,隔年曾加以修改,並於出版時題獻給匈牙利小提琴家維切伊(Franz von Vecsey, 1893-1935)。改作後的新稿,於1905年由理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指揮、捷克小提琴家海勒(K. Halir, 1859-1909)擔任獨奏者,在柏林演出。
廿年來,劉岠渭教授以一顆教化眾人的心,開始行走於全台灣各大角落,傳播音樂美學觀念,受到他啟迪入門的愛樂者不計其數。為了讓劉教授的智慧寶永遠持續影響後世,「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從2004 年起,開始推動「美育興DVD@2004發行計劃」,以有字幕的影DVD紀錄劉教授演實況,除教具圖完整呈現之外,劉教授的精闢解和生動表亦一覽無遺,忠實保留劉教授的教學精華。期望透過這套DVD 的傳遞,讓台灣成為真正充滿藝術與美的詳和社會。
圖片及文字資料由「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授權使用

大陸尋奇-中國工藝系列一


★版別:家用版
★出版:忻智文化
★片長:每片60分鐘,共5片
★索書號:VCD 690 4071 v.13 p.1~p.5
第一片:巧手捏造泥人國
第二片:精工細琢話蛋雕
第三片:立體圖畫看瓷雕
第四片:宮廷工藝造精品
第五片:巧手慧心雕水晶